他们,携青春为梦想奔赴北部湾,共同助力海洋生态保护研究

作者: 时间:2022-04-29 点击数:

杨子聪

undefined


杨子聪是2020级农学(渔业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在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龚斌教授的指导下,了解到微生物群落及其功能对于碳、氮和硫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至关重要,于是试着探索处于不同外部环境影响的红树林微生物功能是否会存在差异,这些信息对独特的红树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他通过基于16s RNA基因扩增的Procaryotic Taxa(FAPROTAX)功能微生物类群分析以及对碳、氮和硫基因q-PCR探针检测,发现碳、氮和硫循环代谢潜力在广西北部湾四个红树林保护区存在差异,且参与这些循环的一些功能组与理化特征显著相关。然而,采用q-PCR探针检测到的碳、氮和硫代谢基因在四个红树林保护区中的分布并没有显著差异。他推测,红树林土壤质地(沙质或泥质)而不是理化元素对红树林沉积物中碳、氮和硫代谢基因的丰度有更大的贡献。

研究成果于2022年4月在中科院大类2区国际学术期刊《生态指标》(Ecological Indicators)发表,杨子聪、彭春艳和曹宏明为共同第一作者,龚斌为通讯作者。

undefined

(杨子聪以第一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生态指标》发表红树林微生物群落功能研究成果)


况洋

undefined


况洋是2017级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自大学一年级起就经常待在重点实验室主任关杰耀教授课题组的实验室。经过几年的接触,他对海洋“活化石”鲎卵的孵化发育过程十分着迷。鲎成体一般会在4~9月抱对上岸产卵,而且雌雄分工十分明确——雌鲎挖坑产卵、雄鲎排精填坑,大约1个月后幼体就会从沙层中爬出扩散到合适的栖息地。然而,这1个月的鲎卵在沙层底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孵化发育过程受什么环境因素所控制,目前的认知是非常有限的

为了能探清真相,他开始着手设计全透明的室内模拟装置,通过摄像相机记录匿藏在沙层底下的鲎卵在潮涨潮落下是否会有不同的“反应”。经过8周的实验观察发现,每周会有4%~30%的幼体从破卵而出,然而有趣的是这些刚孵化的幼体不会立即爬出沙层,而是会在沙层中继续逗留2~6直到涨潮时期趁机冲出沙层进入水体进行扩散。

研究成果于2022年4月在中科院大类2区外文期刊《中国海洋大学学报》(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发表,况洋和陈健安为共同第一作者,关杰耀为通讯作者。况洋近期也成功考上苏州大学医学部农学(渔业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


undefined

(况洋以第一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中国海洋大学学报》发表鲎孵化发育机制研究成果)



李露

undefined

李露是2019级农学(渔业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是龚斌教授。在她的学习过程深刻意识到,红树林湿地的环境因素和微生物群落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然而我们对这些作用却知之甚少于是,她想在广西北部湾的四个红树林保护区里找到这个答案,对环境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特征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发现,一些营养元素,如NO3--N、NH4+-N、有机质、SO42--S、铁和总磷对红树林湿地中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相较重金属的更明显。共现网络也表明,一些参与硫酸盐还原和硫氧化的细菌驱动了磷和氮的转化,导致红树林湿地中磷和氮的减少。

研究成果于20221国际学术期刊《环境科学与污染研究》(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表,李露和彭春艳为共同第一作者,龚斌、宋静静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苏有禄为共同通讯作者。



undefined

(李露以共同第一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环境科学与污染研究》发表红树林湿地微生物群落作用研究成果)



版权所有 广西北部湾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重点实验室
地址 广西钦州市滨海大道12号 | 邮编:535011 | 联系电话:0777-2807606 | E-mail bbwla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