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鲎科学与保护亚太国际研讨会会议通知

作者: 时间:2021-06-26 点击数:

【会议背景】

鲎种群在地球生存了4.85亿年,在与人类社会长久的共存发展过程中,在食物、食器、医药、科学研究、民俗文化及沿海生态保护等方面为人类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服务价值,但因栖地环境遭破坏、滥捕乱杀以及对鲎血资源的不科学不可持续利用等原因,鲎自然种群数量在全球范围急剧减少。2007 年,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鲎专家组为了更好地推动全球鲎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于纽约举办了第一届国际鲎科学与保护研讨会,之后每隔四年便会召开一次研讨会。继2011年和2015年分别在中国香港和日本佐世保举办的第二届、第三届研讨会后,第四届国际鲎科学与保护研讨于2019年在中国广西举办。研讨会于620日闭幕当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存续委员会鲎专家组联合主席Mark Botton代表鲎保护者发布将每年620日为“国际鲎保育日”,呼吁社会各界联动保护鲎资源。

20193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正式将中国鲎在IUCN红色名录中的等级从“数据缺乏”更新为“濒危”;202125日,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了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鲎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拥有鲎资源的国家,大陆境内以厦门大学洪水根教授为首的学者们对鲎的研究和保护工作通过半个世纪的积累奠定了厚实的科学基础。为进一步推动作为世界鲎资源主要分布地的太平洋东西两岸的国家和地区对鲎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鲎专家组的指导下,2021年鲎科学与保护亚太国际研讨会”拟于七夕节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海上花园”-厦门市举办。海峡两岸鲎保护力量在2010年倡议发布把每年七夕节作为海峡两岸中国鲎保育日,之后两岸鲎保护力量在每年中国传统美好节日“七夕”开展多种多样保护中国鲎的公众宣传活动,推动了海峡两岸对中国鲎资源的保护。

为纪念6.20”第二届世界鲎保育日和“七夕”海峡两岸中国鲎保育日,我们2021年七夕节举办鲎科学与保护亚太国际研讨会,期待2021美丽七夕与您在中国厦门相会。


【会议信息】

会议主题:“爱鲎及栖—鲎对自然和人类的重要性”

会议时间:2021813日——2021816

会议地点:中国厦门•厦门大学思明校区生物博物馆

研讨会拟设以下7个主题交流:

1)海洋底栖生物生态学(召集人:蔡立哲、王建军)

2)鲎繁殖生物学及种群繁育(召集人:翁朝红、Faridah Mohamad

3)鲎食性及其食物链生物生态(召集人:李裕红、颉晓勇)

4)滨海湿地鲎栖地生态修复与管理(召集人:张肇坚,Dorkas Kaiser

5)鲎的科学放流及民间放生之道(召集人:关杰耀、方垂弘)

6)鲎资源医用的可持续之道(召集人:胡梦红、Akbar John、吴尚毅、丁友玲)    

7)公众教育与政府保护和管理(召集人:童慎汉、Lester Tan,彭莉恩)


【会议安排】

813日(周五)报到;

814日(周六)上午:开幕式与学术报告;下午: 学术报告交流

815日 上午开展小鲎科学放流实践(厦门市下潭尾红树林湿地公园滩涂幼鲎放流);下午:学术报告与闭幕总结。

816日返回

室内交流:厦门大学思明校区生物博物馆一楼“人与自然”讲堂报告厅

住宿:厦门大学蔡清洁楼招待所(270/标间,按参会报名顺序安排住宿)

研讨会的形式包括:学术演讲、主题讨论、墙报展览、科学放流实践、公众科普。


【参会回执与会议摘要提交】

参会者请将参会回执和交流摘要以线上方式(https://www.wjx.cn/vj/enjhI1o.aspx)提交。参会回执和会议摘要的提交日期截止为2021730日。报告以英语为主要交流语言。

摘要格式:https://pan.baidu.com/s/1qfwrJ0Jd6_qCU9vwiF2jog(提取码:xv4v)。

墙报格式:宽 90 cm, 120 cm

为鼓励广大科研、管理和公益保护鲎人士开展鲎科学与保护交流,本次研讨会不收取会务费,免费参会交流;会议组委会负责会议期间中餐和晚餐的餐饮安排,差旅交通和住宿等自费。

任何疑问请发送电邮至本次会议专用邮箱horseshoecrab2021@126.com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2021年鲎科学与保护亚太国际研讨会组委会

                                               2021616日  

组织委员会

主席:蔡立哲(厦门大学)

       副主席:王建军(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童慎汉(厦门大学)

翁朝红(集美大学)

李裕红(华侨大学)

秘书长:李裕红(华侨大学兼)

副秘书长:卢豪良(厦门大学)

王春光(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关杰耀 (北部湾大学)

组织委员会委员(按姓氏拼音字母排序)

丁友玲、方垂弘、胡梦红、刘毅、王德利、

翁铂森、吴尚毅、叶青、曾庆民、朱正勇

大学生志愿者:华侨大学湿地保护协会

征集摘要:公共邮箱horseshoecrab2021@126.com

秘书处联系电话:李裕红(15980308719

          卢豪良(13599515236

               王春光(13400615897

               关杰耀(15307779400


学术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名誉主席

洪水根(厦门大学)

陈章波(台湾中研院)

学术委员会主席

Paul ShinIUCN鲎专家组联合主席,香港城市大學退休教授)

Mark BottonIUCN鲎专家组联合主席,美国福特汉姆大学教授)

徐奎栋(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底栖生物学分会理事长)

学术委员会委员(按姓氏拼音字母排序)

蔡立哲(厦门大学)

曹文志(厦门大学)

陈国斌(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

关杰耀(北部湾大学)

胡梦红(上海海洋大学)

黄文树(集美大学)

李三署(华侨大学)

李裕红(华侨大学)

廖永岩(北部湾大学)

林茂(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林清贤(厦门大学)

卢豪良(厦门大学)

唐谦(新加坡国立大学)

王建军(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王德利(厦门大学)

王文卿(厦门大学)

翁朝红(集美大学)

颉晓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曾庆民(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张肇坚(香港城市大學)

周仁杰(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秘书处)

Akbar John(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教大学)

Dorkas Kaiser(菲律宾西部大学)

Faridah Mohamad(马来西亚登嘉楼大学)

Nelson Bryan(马来西亚登嘉楼大学)

Siddhartha Pati(印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协会)

Wah Wah Min(缅甸丹老大学)

Yusli Wardiatno(印度尼西亚茂物农业大学)


主办单位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联合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院友会、华侨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厦门市陆源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华侨大学)、集美大学水产学院、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与生态实验室、广西北部湾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重点实验室(北部湾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协办力量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底栖生物学分会、中国生态学会红树林专业委员会、福建海洋研究所、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厦门中华白海豚文昌鱼自然保护中心、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生态环境审判庭、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秘书处、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福建省海洋生态文明促进会、福建省生态学会、泉州市湿地学会、中国红树林保护联盟、厦门通识教育研究院、厦门市水陆生物研究院、福州新北生化工业有限公司、厦门鲎试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广西北部湾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重点实验室
地址 广西钦州市滨海大道12号 | 邮编:535011 | 联系电话:0777-2807606 | E-mail bbwlab@163.com